熔點是指物質由固態(tài)變成液態(tài)時的溫度,熔點測定是辨認物質特性的一個參數,也是衡量物質純度的一個指標,可鑒別并描述產品。因此,熔點的測定在化學工業(yè)、醫(yī)藥工業(yè)等行業(yè)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。
目前熔點的常用測定方法主要有顯微鏡法、毛細管法和熱分析法,其中毛細管法是測定無機、有機樣品和部分結晶聚合物的常用方法。筆者使用熔點儀對待測固體樣品進行熔點測定實驗,從樣品處理、操作條件進行測試過程中的影響因素分析。
樣品熔點測定
將裝有樣品的毛細管插入裝置檢測孔中,以恒定的速率升溫,由傳感器(儀器內置攝像機)測得透過樣品的光強度,光強度隨溫度的升高而變化。當透射光強度達到突躍變化的水平時,樣品已經熔融。
結果與討論
1.樣品條件
1.1試樣顆粒尺寸
對于大顆粒試樣,因其熱阻較大,所測試樣品的熔融溫度和熔融熱焓會偏低 。在高聚物熔點的測定中,試樣顆粒形狀的不規(guī)則也會影響熔融溫度和熔融熱焓。因此,熔點測定前,試樣需研細后才能進行下一步試驗。
1.2試樣裝填高度
試樣裝填的高度會直接影響試樣內的溫度梯度,試樣裝填量過多,內部傳熱慢,溫度梯度大,熔點測量結果會偏高;裝填量過少,熔點測量結果會偏低。
結果表明,隨著試樣裝填高度的升高,測定的熔點值向高溫偏移。當裝填高度為3~4mm時,選取的兩種標準物質所測定的熔點值均z接近于各自標準物質熔點的標稱值,且測試結果的CV值也z小。因此,對于固體樣品熔點的精確測試,裝填高度為3~4mmz佳。
1.3試樣裝填的緊密度
試樣裝填的緊密度對熔點測試也會帶來影響。試樣裝填不實,易產生空隙,不易傳熱,會造成試樣的熔化范圍變大;試樣裝填過實,會產生過熱現象,測得熔點值會偏高。
1.4試樣純度
試樣的熔化范圍與試樣本身的純度也有關系,理論上試樣純度越高,熔化范圍越短。對已知純度的對苯二甲酰氯樣品進行熔化范圍測定,每個樣品測試3次,取其平均熔點(初、終)。
結果表明,隨著對苯二甲酰氯純度的升高,其初熔點值逐漸升高,且以接近線性的方式增加,表明物質純度越高,熔化范圍越來越短。
2.測試條件
2.1起始溫度
在使用毛細管法測定物質熔點時,若起始溫度設置過高,升溫時熱量來不及傳遞,會使測定的熔點值偏高;若起始溫度設置過低,預熱時間過長,某些不穩(wěn)定的樣品加熱后會產生分解及升華現象,會使得測定的熔點值偏低。由于實驗中的兩種標準物質性質較穩(wěn)定,故只對將起始溫度設置為物質熔點的標稱值前1~10℃進行了測試,每個樣品測試10次。
結果可以看出,當起始溫度設置低于標準物質熔點的標稱值1~2℃時,由于樣品熱量來不及傳遞,測定的熔點值略有偏高;當起始溫度設置低于標準物質熔點的標稱值3~l0℃時,測量結果均在標準物質熔點的標稱值范圍內。
根據實驗測得的數據,當起始設置溫度低于標準物質熔點的標稱值5℃時,測量的熔點值z接近于標準物質熔點的標稱值,且測量結果的標準偏差值也相對較小。因此,對于固體樣品的熔點測試,起始溫度設置低標準物質熔點的標稱值5℃時,測試結果較好。
2.2升溫速率
熔點測定過程中,升溫速率對試樣熔點測試有著較大的影響。選擇兩種標準物質,在不同的升溫速率下進行熔點測試,每個樣品測試10次。
結果可以看出,當升溫速率設置為0.6~1.0℃/min時,兩種標準物測定的熔點值均在標準物質熔點的標稱值范圍內,且測定結果的標準偏差值較小。
當升溫速率大于1.0℃/min后,測定的熔點值與標準物質熔點的標稱值相差越來越大,熔點數據間的重現性也越來越差。原因主要為兩個方面:
(a)物質的熔化過程是固一液相變的過程,在低升溫速率下,加熱爐和試樣接近熱平衡狀態(tài),所測熔點值波動較小且平行性較好;在高升溫速率下,加熱爐升溫速率過快會導致試樣內部溫度分布不均勻,易發(fā)生過熱現象,所測熔點值偏高且平行性較差;
(b)物質在不同溫度下熔解成液體成分是不同的。低升溫速率下,液相成分充分擴散,光學性能比較一致,光電檢測的結果容易接近;高升溫速率下,液相成分未能夠充分擴散,光學性能不一致,致使測定值上下波動,數據的重現性差。
結論
使用兩種標準樣品進行測試條件的優(yōu)化,實驗結果表明:試樣顆粒大小會影響熔融溫度和熔融熱焓,測試前將試樣研磨后再進行分析,以排除此帶來的影響;熔點儀內試樣的裝填高度為3~4mm,試樣的測量結果z佳;試樣純度越高,熔化范圍越短;起始溫度設定為物質熔點的標稱值前5℃,測量結果z接近物質熔點的標稱值;升溫速率設置為0.6~1.0℃/min時,兩種物質測定的熔點值均在標準物質熔點的標稱值范圍內,且測定結果的標準偏差較小。